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要学深悟透,进而落实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基于历史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渐趋贫瘠恶化,不仅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经济中心自唐代中叶以后向东、向南转移,而且造成我国整体性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之路的深刻教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随着社会变迁,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了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衰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草原;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之路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恩格斯写于1876年至1878年的《反杜林论》中就已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从城市到农村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现象:“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就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因此,虽然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但是每个工业资本家又总是力图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迁移到农村地区去经营。”最终结果造成了城市连同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19世纪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是如此,20世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20世纪发生的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可见一斑,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汲取古今中外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之路的深刻教训,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决不能重蹈历史覆辙。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当下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绿色根基,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国家资源保障能力较弱依然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依然制约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生态系统脆弱依然制约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看到的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从全球生态环境来看,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严重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迅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对生态安全等造成威胁。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臭氧空洞、生化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极端气候事件等严峻状况,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近来,日本宣布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染水,美国在《巴黎协定》上“一退一入”,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出现转变等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现象依然存在。《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的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立足国内国际生态环境现状,并致力于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面向全球的科学体系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国际社会应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坚持环境友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成为自2019年以来《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发布《昆明宣言》,提出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与多国共同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面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我们要积极对外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让生态文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走向世界。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未来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提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还指出社会文明的内容构成中应包含生态文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也指出:“特别自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从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较远的自然后果。而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行为趋向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真正统一的基本特征,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历史规律的物的尺度和社会主体的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态环境有着很大关系。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人类只有改变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的生活模式,才能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人类永续发展的未来并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担当的科学思想体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

(bat365在线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晓红)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