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创新之魂,产生的成果是很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命门”,也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根基。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突破口,对于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形成颠覆性创新成果的原始动力。
我国曾经错失世界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交汇并存的历史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我国提供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好的机遇窗口,机会稍纵即逝。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瞄准关键领域,加强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对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要改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和战略布局,心怀“国之大者”,瞄准科技关键前沿领域,科学布局、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打造系统完备、先进高效的基础研究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布局,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即解决“研究什么内容”和“在哪里研究”的问题。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关键难题,加快发展根部技术,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供给,从而加速孕育颠覆性技术变革和群体性技术突破,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谋求生产力质的飞跃。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布局,要聚焦研究主体,即“谁来研究”和“研究机理”的问题。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平台大团队,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共性需求的定向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短板弱项尤其是“卡脖子”的地方,是阻碍科技自立自强的症结。面向最有可能孕育颠覆性创新的领域,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科学机理上“供给不足”的问题,加强有关研究工作,打破内外部界限,探索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推进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促进技术、产业、政策上的协调发展。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一个需要潜心钻研的过程,只有“勇闯无人区”,具备深厚的科学功底、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坚持长期积累,坐稳“冷板凳”,才能产生重大的成果。科技创新真正的希望在青年一代,要让青年科学家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能够发挥聪明才智“挑大梁”,出大成果。
我们要继续全面加强对基础研究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人才资源的全球有序流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们要构建以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为主的“梯次化”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同时,努力营造制度环境、文化环境、保障环境,做到真心爱才、诚心待才、贴心育才、宽心容才,形成育才、识才、选才、用才的良好风尚,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我们坚定的选择,也是坚守的使命。没有“挺得起腰”的基础研究,就很难有“站得住脚”的创新成果。新时代新征程上,科技工作者要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当好“开路先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助推引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