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筚路蓝缕——况铣

八十八载,暮鼓晨钟,悉心感悟——追溯筚路蓝缕的创业路途,拾忆沧桑艰难的守业时光,讲述昆医“拓者”乐业为怀,无声耕耘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今日的昆医记忆。

 

况铣,昆明市人,麻醉医学及危重病医学教授、主任医师。退休之后,继续在bat365在线平台第一附属医院工作。


他的努力工作,是对自己职业的负责,更是给病人最好的答复。在学者眼里,他既是良师,更像益友。在他眼里,没有“我的学生”和“别人学生”这一说法,所有的学医者在他眼中都是后辈,是必须帮助和关爱的对象。今天,正是无数像他一样的先辈在医学事业上艰苦奠基、勇敢开拓,才能让我们沿着开拓的大道,迅速的发展,取得丰富的硕果和学术成就。没有谁的一生是一路顺风,但是,好运总是会降临在那些不断奋斗,永不言弃的人身上。1956年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他改行做麻醉师。说句实在话,没有一点个人喜好,没有一点思想斗争,那是骗人的。

 

但是,他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麻醉学和重症医学的道路。那年的元旦,他并未带上多少生活用品,更多的是关于医学方面的各类书籍,冒着小雪,独自去了上海求学。经过长达一年的学习,他带着老师对他的要求——把云南的麻醉学事业开拓起来,他返回了自己的学校。回昆后,医院成立了麻醉学小组。从两个人起家,到最后始终保持着与全国不大的差距,其中的艰辛又哪里是几句话能形容出来的。在上山下乡和日益扩大的工作量中,他们终年战斗在基层,在第一线,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打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没有一个麻醉医师是云南省的局面,也在10年的时间里就形成这样的可喜局面,即使对于全国来说,这也是属于前列的,难得的。况铣不仅是云南麻醉医学的开创者,更是云南省重症医学的奠基人。在云南省于重症医学远远落后于全国的水平下,况铣孤身去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求学。在学习期间,他争夺每分每秒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的重点学习关于ICU的有关医学。他每到一处都得到美国朋友的热心帮助,学到不少东西。回国后他根据自己的所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为云南省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况铣特别注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职业的要求,更是对医师站在手术台上时对病人的负责,他正在诠释了什么是医德仁心。医者仁心,源于医生们对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对生命至上的敬畏、表现为对职业操守的坚守、对生命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对患者若家人般的关爱。“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病人的康复。”古语有“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作为一个医生,他做到了。另外,作为一名导师,他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对他们要求严格、细辛教室,更在生活上对他们关心备至。他总是那样的认真严谨,大张白纸,毛笔书写每节课的纲要,事无巨细。而讲解的时候都是脱口而出,幽默风趣。

 

同时,他非常强调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之一,所以退休二十多年来,他从未间断过每周查ICU的病人,他也经常听课、研究问题并积极和及时地向有关领导反应改进意见。人们问他为什么还这样做?他总是说:“学习。过去的年月里,没有这样的学习时间和条件,现在退休了,有时间,补补课。”

我们庆幸自己可以成为bat365在线平台的一名学子,倾听着况铣教授的淳淳教诲,“大医精诚,学医者当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一字一句,敲入心灵。我想,这种执着,这般坚韧,早已超越了一切词汇可及的高度。

 

镌刻于心,体现于行,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您在耄耋之年站成了永恒之姿,以凡人之身与死神斗争,您用一生诉说着如何成为一位对人民有益的人,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在医学海洋中指引我们前进的航灯。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
Baidu
sogou